90后機械師為動車“體檢”
中國機械網 發(fā)布時間:2016/02/18 |
90后機械師為動車“體檢”
2月16日黑夜8時,地處郊區(qū)的合肥南站動車運用所里燈火通明。這是一所全天候的“動車醫(yī)院”,不管酷寒風雪,或是暴雨等極點氣候,它一刻也不會停歇。
由于高鐵動車組白日需上線運轉,黑夜才會回到這兒保護、養(yǎng)護,動車組地勤機械師對動車的“體檢”工作大多數(shù)會集在夜間,“醫(yī)治”工作會集在白日。春運時期,鐵路部門按例增發(fā)列車,合肥南站動車運用所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。
作為上海動車段最“年青“的運用所,該所建立于2014年12月8日。由于建立時刻較短,現(xiàn)有的200名專業(yè)技術人員中,團青份額達到70%,大多數(shù)都是這兩年剛結業(yè)的大學生,但是正是這群“90后”機械師,拋棄了新年陪同家人的機會,承當起為動車“體檢”的重擔,有力地保證了乘客安全出行。該所團支部2015年度被上海鐵路局團委授予“青年文明號”榮譽稱號。
600多米長的維修庫內,靜靜地停放著一臺臺機車。地勤機械師余磊和他的小伙伴們一瞬間登上車頂,一瞬間走進車廂,一瞬間又鉆進地溝。他們腰挎黑色帆布包,拿著帶有攝像功用的手電筒,有條有理地執(zhí)行著有電預檢、無電工作、二次有電工作等流程。他們均勻天天的步行數(shù)都在兩萬步以上,折合里程10公里以上。
依照規(guī)則,“體檢”一列動車組需求兩個半小時,機械師需求做到“望、聞、診、切”四項:望外觀,看各部件是不是松動、變形;聞氣味,各個接線、繼電器、電子元件是不是有燒損異味;診毛病,確診動車組查看體系報出的毛。磺,即是最后進行毛病處理。
就在幾天前,機械師余磊在查看時發(fā)現(xiàn),一節(jié)車廂下面的“抗蛇形減振器”被銹蝕穿孔。他及時進行了報告,隨后進行了設備替換,“假如不及時處理,列車運轉中會存在著無窮的安全隱患”。
2014年大學結業(yè)的余磊如今現(xiàn)已是運用所里的業(yè)務主干與儲備人才,可是誰能想到,他并非科班出身。該所黨支部書記郭延安介紹說,“這些年高鐵發(fā)展迅速,呈現(xiàn)了人才缺口,許多非鐵路專業(yè)的學生也被招引過來”。
入職后,余磊抓住補齊鐵路專業(yè)知識,一起在實踐工作中進行穩(wěn)固。在上海動車段實習的時期,他曾獲得段里新進大學生技術交鋒第二名。
由于合肥南站動車所配屬車組包括多種車型,這對年青的機械師們構成了應戰(zhàn)。“我們有必要不斷地學習,了解不相同車型的工作項目和工作規(guī)范,才干在工作中提高功率!庇嗬谡f。
作為余磊的“師兄”,劉浩現(xiàn)已從夜班地勤機械師,生長為隨車機械師!叭缃袷菃伪鲬(zhàn),一個人在車上有必要承當起動車運轉中動態(tài)查看和突發(fā)毛病處理的重擔!惫ぷ髦,他除了在車廂內巡查柜門是不是鎖閉到位,車窗、燈、安全錘等是不是完好以外,還要坐守工作室里,目不斜視地盯著顯示屏,“心理壓力非常大,尤其是運用電腦進行數(shù)據(jù)剖析時,絲毫不敢走神”。
與劉浩相同,鄭瑞松也處在高壓狀況中。作為機械師中最特別的工種——“鏇輪師”,他的工作即是在給動車的車輪作“微雕手術”,將車輪外部磨損的地方削掉。由于把握這項高明技術的人很少,所以鄭瑞松隨時處在“待命狀況”,一旦機車需求“鏇輪”,他立刻就要上臺進行操作,度假對他來說“只能是一個奢華的主意”。此外,工作過程中,他有必要忍耐飛濺的鐵屑與尖銳的噪音。
清晨即將到來,地處合肥郊區(qū)的維修庫,照舊如火如荼,3公里外的合肥南站已然沉入了濃郁的夜色中。當這些年青的機械師們天明睡去的時候,一輛輛經過“體檢”的動車會駛進站臺,在高鐵司機的駕駛下,載著乘客奔向遠方。
|
|
推薦給朋友 發(fā)布資訊 評論
關閉窗口 |
| 版權所有:機械網 郵件:webmaster@cnmachines.com |
| |